【大公報史利偉】 雲南的西雙版納,是我國南傳佛教的聖地,在這裏全民信仰佛教,村村有佛寺,處處有佛塔,家家供佛壇,老人們每天早上都要到寺院獻花拜佛,晚上則在家中佛壇焚香禱告。這裏的人民始終相信,佛祖釋迦牟尼曾經親自到過自己的家鄉,由此留下了許許多多與佛祖相關的地名,形成了貝葉經中的《佛祖巡遊記》。這裏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無不演繹着一個個美麗動人的傳說。 一位嚴肅但不乏慈悲的居士 在人民大會堂裏,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雲南省佛教協會會長刀述仁先生,依然保持着南傳佛教特有的嚴謹和穩健,就像他們對釋迦牟尼佛所創立的佛教幾乎不做修改而完整繼承一樣,堅毅的眼神沒有半點飄逸,每次會議都來去匆匆、心無旁騖。很幸運在一次會議間歇中,記者在會場二樓的通道撞上他,顧不得多想,一股腦兒地把問題潑了出來。他很認真、很耐心,以稍顯遲滯的普通話,用心地解答記者的每一個疑惑,神色嚴肅,但字字真誠;那一刻,你可以清楚地看見,他那斑斑的白發和堅毅的眼神,凝聚着一種飽經風雨的沉穩,讓人信賴、讓人尊敬!不經意間,半個小時的光陰彈指而逝,貪婪的我一直沉浸在刀會長的推心暢談中,卻忘記了一直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七十七歲的老人。滿懷的歉意油然而生,刀會長卻沒有絲毫的嗔怪,反而一向嚴肅的他露出了會心的笑容,拍着我的肩膀說:你做事很發心,歡迎你到雲南采訪南傳佛教! 僧才,急需培養僧才 世界佛教按語係劃分由漢、藏、巴利三大語係,雲南以一省之域融匯三大語係佛教於一地,因緣機巧、殊勝非常。究其原因,是雲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千百年來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共同發展創造了這一佛教奇跡。雲南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唯一有漢語係、藏語係、巴利語係三大語係佛教共同傳播的地區。在長期的曆史發展中,傳入雲南的佛教又各都與傳播地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緊密結合,形成了有雲南地方特色的佛教派別。走在昆明的街頭,你可以很容易發現行色匆匆的漢傳佛教法師和闊袖長衣的藏傳佛教喇嘛,但是你幾乎見不到一個南傳佛教的比丘,這也是前不久我在昆明街頭困惑的一個問題。刀述仁會長的一番話讓我茅塞頓開:「雲南南傳佛教區域內,有大大小小的寺廟五千多座,但是我們南傳佛教受比丘戒的出家人總共僅2500人左右,平均兩個廟裏都分不到一個人,你可以想象我們的僧才是多麼的缺乏,有時候不得已從東南亞請回一些比丘,可是這又與我國的宗教政策不符,往往造成一種尷尬的局面」。因此,刀會長十分懇切地說,當今南傳佛教發展遇到的首要問題,就是僧才問題,我們急需培養一定數量的僧才,荷擔如來家業。寺院裏都駐不過來,南傳佛教的出家人不走上街頭,這也就不足為奇了!
|